首页 > 典型应用> 技术服务> 系统集成工程中的常见问题分析2
系统集成工程中的常见问题分析2
2005-01-24
上期讨论了由于传输系统的幅频特性及群延时特性造成的图像模糊、拖尾等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期主要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由于系统电源地线处理不当造成的低频干扰;2、由于环境电磁干扰和设备自激引起的高频干扰;3、由于设备或传输系统或接插件等阻抗不匹配引起的重影反射及显示不稳定等。
1、由于系统电源地线处理不当造成的低频干扰分为三类:
一是由于开关电源引起的不共地;二是设备信号连接地线接触不良;三是由于布线施工中,零、火、地线混乱造成的不共地。以下分别予以说明。
一 由于开关电源引起的不共地:现在工程中所用设备,绝大部分都是利用开关电源,在高频变压时彼此是隔离的,即使是模拟电源,大都会用到隔离变压器,没有公共端,就设备本身而言,信号地线是独立的,或者说设备之间的信号地线间没有关系,如下图:
因此设备间的信号地之间会形成电位差,即电压。这个电压可能在几十伏到一百多伏,有时甚至会出现两台设备间机壳放电的情况。设备信号在连接时,例如通过矩阵切换器,由于信号地之间有电压,就必然形成电流,而此电流如果没有泄放途径,会通过信号通道进行回流,这样会把电源地线或信号地线的波动带入信号通道,形成干扰。尤其是信号路数增多时,彼此间的电压都不同,影响会更大。常见的现象是出现低频的滚道,如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明暗滚道,滚动的频率较低,为工频或低于工频(由于差拍引起的),或是较低频的图像明暗变化,解决的方案是要求所有相关设备的保护地一定要连通,而且是同一个保护地,这样即使设备的信号地间有电压时,也可以通过保护地进行泄放,而不会影响到信号本身。因此在选用设备时,一定要考虑其电源线的接法,如果没有保护地(二线制),可能在应用中,尤其是较大系统中会出问题,再就是设备的电源地线引脚千万不要破坏。另外就是设法在信号传输过程中进行隔离传输,如利用平衡传输或是光纤传输等,以解决共地问题,这类应用以后会经常用到,并且应该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二 设备信号连接地线接触不良:设备信号连接时地线接触不良有两个方面,一是接头焊接时地线虚焊或漏焊,只要细心一些就可避免,二是对接头的理解有不同,按照VGA接头(15HD)的标准,各引脚的定义如下:
1PIN—Red | 2PIN—Green | 3PIN—Blue |
4PIN—ID Bit | 5PIN—N/C | 6PIN—R.GND |
7PIN—G.GND | 8PIN—B.GND | 9PIN—No.Pin |
10PIN—GND | 11PIN—ID Bit | 12PIN—ID Bit |
13PIN—H Sync | 14PIN—V Sync | 15PIN—N/C |
其中1、2、3为模拟的红、绿、蓝信号,6、7、8为对应的模拟地;13、14为数字的行场信号,10为数字地;ID Bit为屏幕与主机之间的控制或地址码。 但在实际工程中,经常会在地线的连接中出现错误,如果将某些脚(如4,5,9,15等)接到地线上,以大屏显示这种应用而言不至于出现什么问题,但如果10脚未接地的话,恐怕就要出现地线不通的情况,因此如果用到这类接头时建议先测量一下,看看彼此的定义是否一样,当然有时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有些设备将不用的引脚全部接地了,虽然不标准,但挺实用,只是如果要用到相应的控制位时会出问题,这一点应该知道,目前可这样用。 三 由于布线施工中,零、火、地线混乱造成的不共地。这类问题在现场施工中极为常见,甲方或施工方会信誓旦旦地称电源地线没有问题,但常常会发现零、火线位置混乱,地(保护地)基本不通的现象或是电源线与信号线共用桥架等,这样有时会出现直接烧毁设备情况。因此建议在进场施工时先用万用表或摇表彻底检查一遍,保证所有的电源插座符合二相三线制的左零、右火、中心地的规则,以防设备击穿等恶性事故。这类问题不是技术问题,施工时细心检查就能避免,这里不作讨论。 2 由于环境电磁干扰和设备自激引起的高频干扰:由于VGA信号带宽很宽,因此所用芯片及电路设计的宽带比较宽,在较差的电磁环境中,由于空间的电磁干扰,会引起电路的自激,表现的现象为较细的网纹或字符边上有很细的边。解决办法很简单,破坏其自激条件即可。原则上讲,不用的端口(输入口与输出口)应加75欧的负载匹配,防止干扰和破坏自激。 3 由于设备或传输系统或接插件等阻抗不匹配引起的重影反射及显示不稳定:这类问题比较棘手。其表现现象为字符边上有略暗、但边界清晰的重影,或是大屏出现不规律的黑屏、并报出没有信号的报警。这都是由于反射引起的,对R.G.B而言反射引起的是形成重影,对H.V而言会引起不稳定。对任一输入和输出电路而言,我们可以将其简化为如下模型:
按照电路原理要求,当输出阻抗与输入阻抗相等时,即所谓匹配时,输入点是半功率点,输入电路是无反射吸收,当输出阻抗与输入阻抗不相等时,输入点不是半功率点,会形成反射。比较形象地讲,输出电路将能量传送到输入电路,而输入电路并不能全部吸收,有些富裕部分又反送回输出电路。很明显,输出电路不可能吸收这部分能量,又将其送回到输入电路,能量有些损耗,并且时间有延迟。这与过去电视机重影的原理类似。发射台发射的信号,直接到达天线。
形成主信号,同时发射台的信号发射到大楼上,经反射后到达天线被接收,形成辅信号,主辅信号除强度不同外,还有时间差。电视机收到两个一样的有时差的信号,其显示的内容就形成重影,如图:
在传输系统中对R.G.B信号的反射会形成重影,对H.V信号而言,由于TTL电路是高阻,从510欧至5000欧都可能,一般通用是1500欧的,但接头电缆等阻抗是75欧的,因此传输过程中行场的阻抗不匹配是必然出现的,并且与传输距离有关。这将会造成同步信号波形失真,破坏接收电路中利用其波形的上升或下降沿进行的时钟锁相,这种失真将引起锁相的不稳定,现在的投影机等大都采用数字锁相方式,即每行的时钟个数有明确数量,并且锁相范围很小(提高锁相精度)。轻微的失真会使显示内容的边界或直竖线的边界不齐,较严重的失真会引起失步即锁相失败,于是投影机将报出无信号输入的情况。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利用CRT显示器检查会发现有信号,只是锁相可能会不太好,甚至并不严重。 既然产生的原理是由于阻抗不匹配造成的反射,解决的方案应是尽可能匹配或破坏反射,对H.V信号而言,破坏反射是可行的,我们有许多方法破坏反射,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对R.G.B信号只能是尽可能匹配。由于传输系统中包括接头,电缆甚至设备本身阻抗很难或根本不可能调整,这个问题不易解决。如BNC接口,要求是用75欧的,但市面上大量的BNC接口是50欧的(便于生产);电缆应要求75欧±2欧,但这一指标有时很难保障;有些投影设备为了提高清晰度,对高频提升较大,正常时都能看出有勾边现象,如果再略有反射,这种现象会更加明显。这类问题目前没有什么好办法能解决,只能是在工程中或选购设备时,尽可能保证R.G.B的阻抗匹配,采用标准的接头及电缆,减小转接次数等。 我们将在传输过程中影响信号的质量的原因分类归纳,形成下表,以供参考:
现象 | 原因 | 解决方案 |
低频滚道或干扰其它图像 | 电源干扰接头联线虚焊或不对应 | 检查共地 |
图像变暗 | 电缆幅频持性不好或增益不对或功率不匹配 | 用长线驱动 |
图像拖尾 | 群延时 | 同上 |
图像分色 | R.G.B传输不对称 | 查电缆或其它设备 |
高频细网纹 | 自激 | 破坏自激、加负载 |
图像重影 | 不匹配,反射 | 匹配,较难解决 |
图像不稳定 | H.V有反射 | 破坏反射,能解决 |
以上谈到的问题基本能覆盖常见工程中问题的80-90%。有时会有几种现象同时出现,此时应尽可能将其一一分解,不同的现象产生的原因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尽相同.
(转载)